有件疯狂的小事,叫“创业开餐馆”。我想每个中国人,每个在海外的中国人,每当味蕾遭罪或者工作失意的时候,都不免会动过这个念头:开个餐馆。
今天的主人公M,出身中国名校,来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,原本也算是个饕客,就真的不仅想,而且真刀真枪干了。最初也战果不错,于是扩大战场,结果数年下来,钱财散尽、身心疲惫,家人怨、自己恨。倒似黄粱一梦,梦断情伤后,除了一身惨痛教训,就是反复告诫众人:如果你恨他,让他去开餐馆。
M凭借过硬的基本功,还在07年移民潮之前就来到新加坡某著名大学读热门专业,让人艳羡。然而,读书初期往下钻研他倍感吃力,也可能是不自信带来的孤立,M没有跟同学们打成一片。孤苦之际,华人特有的“开餐馆”念头滋生。
当时学校附近有间台湾人开的“清香馆”,提供偏面食的中餐,这让M很惬意。这家馆子每日爆满,价廉量大,广受欢迎,后来从一间店面的3-4个档口发展到如今的4-5间店面。学校还有一个中餐馆,每周有一天专卖饺子,一天可以销售上万,其貌不扬的老板很快也拥有几辆车。这些成功励志的珠玉在前,工科男M博士按耐不在了。即便在科技机构工作,他也一直觊觎着这一块。
机会终于来临。某大学的食堂重新招租,而该校为了鼓励学生创业,拿出很多实惠的优惠条件,这让很多中国背景的留学生蠢蠢欲动。M也在这难得的良机中,斩获一个摊位,虽然品类不是非常好,他仍然果断拿下。他终于开起了餐馆,获得非常便宜的租金。
在满满的热情裹挟下,趁着当年工作准证非常好拿的势头,他从老家请了几个人,又与一位本地厨师合伙,档口正式开张。开业前期,他们开发了很多品种,慢慢发现只需固定一些品种。另外,他们还发现因为人手多反而效率低,所以又慢慢调整人力,一个月后那位本地师傅就离开了。
M过着一边上班,一边打理生意的日子。每天中午过来照应一下,晚上下班后继续扑在上面,忙忙碌碌,红红火火,总体看,运营还是非常顺利,档口6个月后就开始赚钱。
赚钱这么顺利,不扩大规模简直没天理。M这次把目光瞄准了CBD,金融区里的某著名食阁。看起来模式没什么问题呀,产品已经得到市场检验,继续做原来的品种,食品摊管理也有了经验,CBD人山人海又多金,不赚怎么可能呢。
商场如战场,成功的经验换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否仍然能所向披靡?不久M就发现到了这里反而赚不到钱。
天不时了,碰到雨天,CBD的这种半露天食阁客容量就非常有限,人流锐减;更要命的是,CBD白天摩肩接踵,晚上就稀稀落落,周末简直歌剧魅影。
地不利了,一个摊位的成本是在大学的3倍多,得多大的利润才能对冲掉呢?
人不和了,这里M的痛是最多的,他发现能请到的本地资深头手,这些人似乎不是为了挣工钱而来,固执己见,不配合管理。对于小摊贩这种高度依赖人工和配合的商业,做不好似乎也不为怪。
M第一次遭遇亏钱,不过,有上次开店的成功,他觉得扭亏为盈的日子一定会到来。每个月的亏损渐渐吃掉了他之前的盈余,而且需要他不断输血投入了。资金周转慢慢不灵,不得已他只得求助银行,强撑近2年后,他到底还是亏损转租出去了。
风水转了几年,移民政策也开始变化,为了留住虽然利薄但还还在运转的大学食堂档口的外劳人工,他必须有间店面、有本地雇员才能同时运营。加上M仍然觉得可以通过餐饮实现自己的发财梦,他就又到旅游胜地,以比较高昂的月租盘下一间不大的店面,请来更多的人工,业务范围仍为中餐。
店面的经营比档口更难,人员也更多更复杂,M本人还在职工作,分身乏术,再加上经营不善,这家餐馆的生意日渐萧条,亏损越来越大,各种状况层出不穷,也使得经营困难的餐馆再遭员工流失。
苦苦挣扎几年,M正式结束了自己的餐馆梦。此时,基本已过了止损的点。
数年开餐馆创业,代价惨重,工作、家庭、身体受损,除了留下痛苦的记忆,连宝贵的亲情也受到怀疑。归根结底,M坦言,他不是败给了事情,而是败给了自己。
就心态而言,他的专业虽然一时不能得心应手,但他并未迎难而上,不是选择挑战,而是选择逃避,选择了一个自己毫无经验的行业。
更可怕的是,被见过的几个成功例子所蔽,在决定创业之初,抱着“奋斗3年,休息30年”的想法,以各种激进的手法逼使自己快速致富。当周围的人,不忍见其疯狂,好言相劝时,他认为众人皆醉唯其独醒。面对各种困境时,他每天播放革命歌曲,激励自己,昂扬地在一条自己并无把握的路上渐行渐远。
M为自己的梦想制定了详尽点作战计划,然而,现实的生意场上,变数太大,很多始料未及,且无后备方案。例如他最先物色从国内招募的自认比较理想多合作伙伴,因为签证等原因无法来坡,没有多少人脉的他只得胡乱在本地找了一个,事后证明后患无穷。
他以前的想法认为,关系最重要,有了关系,技术总可以找到,现在明白,关系是建于技术之上的。比如本地成功的“长城杂菜饭”,也多家连锁,但创始人本身煮炒出身,而他一个理工博士,对油盐酱醋并无多少知识。
以M疯狂想成功的念头,和执着不朽的付出,他不可谓不努力,他把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资源和力量,全部倾尽。回过头来,他对餐饮业是这样看待的:
做生意,一定要看自己适合什么行业,能不能搞定这方面的人,并且享受这一过程。他所选择的中低端餐饮,以他的话说,他一个书生,哪怕表面上糊弄一时,他也觉得非常痛苦。餐饮业门槛低,劳动密集型,员工不固定、流动性强。
选择餐饮类型,要考虑面对大市场,比如在本地,不能想着只做中国人。
貌似简单的餐饮,也需要很多餐饮外的操作。你要想清楚能不能够终年无休地从一早开始检查水电、祈祷员工没有生病、厨师好心情、采购、制作、卫生、服务到别有顾客摔倒之类的意外,还有现金的管理,总之,操不完的心。看起来你只是开一家店,但实际上需要你有3间店的资源可供掉配才行。
自己要掌握技术,或者合伙人之一要懂得技术。不能指望餐饮为你赚得第一桶金,这个行业适合投资,但不适合创业。
在M的眼里,有些摊贩,再成功,也只是个体户,是辛苦赚钱,哪怕月入2万也没有模式,故而不是一门“生意”。他认为,生意是可以复制的。按照这一标准,以新加坡来说,荣寿司、 Thai Express这种已经连锁化了的,老板在或不在都一样的,才叫餐饮生意。
如果还有人仍然想尝试餐饮,他建议考虑韩餐那种,既平民,又容易操作,用自助的方式更好,这样利润的空间才可观。
数年的拼搏,他深深地感到,选择比努力重要,一头扎在餐饮业,当真是费力又没讨好。如今,他又重拾专业,真正以科技的积累,为自己未来再有可能的创业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