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子当伴娘遭骚扰引发舆论哗然,农村闹洞房、闹伴娘陋习何时休?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,表达喜庆和祝福,闹洞房、闹伴娘也要适可而止。
闹洞房的习俗古已有之,其出现伊始便被斥为“污风诡俗”。流传至今天,虽多以助兴热闹为由,其种种表现依然是对相关者极尽羞辱猥亵之能事,严重者甚至闹出人命。因此,无论以何种名目,这种建立在人格侮辱上的“变态婚俗”,都早应该被淘汰。
西晋文学家陆机在《君子有所思行》中咏道:甲等高闼,洞房结阿阁。北周瘐信有三和咏舞诗诗曰:洞房花烛明,舞馀双燕轻。可见,洞房美称的由来己很久。
封建社会盛行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婚前男女不认识,只有等到洞房花烛夜才可一睹新娘芳容,“显然新婚之夜是陌生和难堪的。因此,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两人的距离和陌生感,协调紧张气氛,起到融洽感情的作用”。
“闹洞房”自发源之初,重头戏便是对新娘极尽刁难猥亵,如在大庭广众下逼问其房事,做狎浪举动,新娘如不答应就会被倒吊、鞭打。这种粗暴羞辱,却被冠以调教新妇的名义,即意在驱除新娘作为少女的娇羞,促使她完成角色转换,适应婆家这一新环境。其背后心理其实是婆家通过贬低新妇人格,宣示对其的私有权。
而现代结婚图的是喜庆,闹是为了增添热闹,但也常因闹得太大太过,给新人和双方亲友都带来了不愉快,甚至产生矛盾。“孔老先生有过教导,‘发乎情而止乎礼’,这句话说得非常好”。
举行婚礼的当晚,一般都要闹洞房。闹洞房、闹伴娘的形式多种多样,有的向新人抛撒糖果、喜果;有的则对新人劝酒,甚至灌酒;还有的将苹果用线拴在帐上,让新人对啃。
结婚本来是大喜的日子,但是现在却有很多变了味的风俗,闹洞房、闹伴娘这些变了味的风俗不仅起不到任何喜庆的作用,闹的很了还会产生纠纷,最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,更有常见者诉至法院。
农村闹洞房、闹伴娘让新郎爬树、上线杆、爬花车,甚至婚礼仪式还没有进行完就乱抹花脸,特别是新娘子花两个时辰精心化的妆变得一塌糊涂,闹得花重金聘请的婚庆无法进行,这些婚俗有点过分,表达喜庆和祝福,闹洞房、闹伴娘也要适可而止。
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,这种演变成低俗的闹给双上都带来了不愉快。现代是文明社会,应该被赋予文明内涵,保护好传统婚庆的喜庆祥和主题。
在坚守中华文明的基本伦理道德基础上,让中华婚俗文化不失民族性又兼有世界性,永远具有青春的时代气息。而不是让人一听见闹洞房、闹伴娘就头疼,就想起来是低俗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