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一小时意义在于唤醒大众环保意识,熄灯只是形式,只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并让他们知道平时就要节能减排,而非仅仅为了关掉几盏灯来省电。
由于没有很好向公众宣传环保减排的常识,公众就根据这个每年一次的“秀”理解成了节能减排就是“关灯”。地球一小时活动那天是不会环保的,甚至可能还会更不环保,环保要靠平时。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只要用心,处处都能践行节能环保的理念。比如:避免熬夜,减少夜间的照明;注意节水,适当一水多用;节省纸张,多采用双面打印;环保出行,多选择公共交通……我们能够做的,还有很多。
地球一小时意义远在“一小时”之外,它旨在倡导公众养成绿色、环保、节能的生活方式,树立健康的能源消费理念。地球一小时意义其实就在这每一滴水、每一度电里,在每年剩下的8759个小时里,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。笔者以为,这才是设立“地球一小时”的初衷和美好愿景。
设立“地球一小时”的初衷,本是想通过熄灯这种形式,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,其根本目的,乃是以此为契机,引发民众对气候变暖、能源短缺、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。而其最终归宿,乃是希望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的启发,为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。
中国公众对环保问题认同度很高,但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往往没有考虑环境因素。然而,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产生呢?我们或许可以从今年的“地球一小时”活动中找到答案。
观念上的陈旧,导致了参与度大打折扣。很多单位和个人,并不是自发加入到“熄灯一小时”活动中去,他们要么是在一纸通知的强制命令下被迫加入,要么是把这一活动当成一些组织的无聊消遣,不屑于加入。在这样的语境下,环保似乎离他们太远。
地球一小时意义被无限放大,可一旦当它无法承受起民众最初的期望时,便会给人“一切皆是徒然”的错觉。殊不知,这一活动只是一种渠道,环保,更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小时做起。更为关键的是,许多民众将本就不环保的形式来宣传“地球一小时”,这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反讽,难道不是环保常识亟需补课的现实隐喻么?
如果仅靠“地球一小时”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,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。我们必须做的,乃是理解地球一小时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,以唤起我们内心的“环保自觉”,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。这才是“地球一小时”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,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。